服務理念 | 市場網絡 | 技術應用 | 溝通互聯(lián) | 項目案例 |
心臟疾病主要包括:心肌疾病、心臟瓣膜疾病、心包疾病、冠狀動脈疾病及其他心臟大血管疾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診斷心臟疾病除了病史、癥狀和體征之外,需要輔助檢查的支持,如心電圖、化驗、超聲心動圖、胸部X線、CT等手段。心臟標志物是反映心臟疾病的生物化學指標,有助于心肌損傷,特別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診斷、臨床分層和預后評估。
目前臨床廣泛應用的AMI標志物
1、心肌型肌鈣蛋白(cTnI)
cTnI是心臟橫紋肌收縮中起主要調節(jié)作用的蛋白質之一,僅存在心肌中,具有極高的心肌特異性。發(fā)生AMI后4-8 h即可檢測到cTnI 升高。隨著心肌肌絲緩慢而持續(xù)的降解, cTnI水平在12-18 h到達峰值,并且維持5-7 d。cTnI是目前診斷AMI特異性最高的指標。
cTnI的診斷特異性優(yōu)于CK-MB和 Mb,可用評價不穩(wěn)定心絞痛,cTnI水平升高預示有較高的短期死亡危險性,連續(xù)監(jiān)測cTnI有助于判斷血栓溶解和心肌再灌注。
2、超敏肌鈣蛋白(hs-cTnI/hs-cTnT)
超敏肌鈣蛋白(high senstive cTn, hs-cTn),即:使用高敏感度的方法測定cTn的水平,用于確定正常人群的99百分位值。傳統(tǒng)的方法無法準確確定正常人群的參考值,因為正常人群體內cTn水平極低,低于傳統(tǒng)檢測方法的檢出限。
胸痛發(fā)生后,胞漿中游離的少量cTnI首先釋放入血。發(fā)生AMI后 4-6 h即可檢測到cTnI 升高(hs-cTnI在1-3 h即可檢測到升高)。隨著心肌肌絲緩慢而持續(xù)的降解, cTnI水平在12-18 h到達峰值,并且維持5-7 d。
hs-cTnT更低的檢測閾值即使輕微心梗也能早期發(fā)現(xiàn)
3、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CK-MB是細胞能量代謝的關鍵酶之一,肌酸激酶(CK)包括3種同工酶亞型,即CK-MM、CK-MB、CK-BB。CK-MM主要分布于骨骼肌和心肌,CK-BB為腦型同工酶,主要分布于腦、前列腺、肺等組織。CK-MB主要分布于心肌中,通常在AMI發(fā)生后3-8 h出現(xiàn)升高,9--30 h到達峰值。48-72 h后恢復至正常水平。該指標心肌特異性相對較高,且在AMI中較早釋放入血,所以多用于AMI的早期診斷和再梗死的判斷。
4、肌紅蛋白(Myo)
Myo是一種氧結合蛋白,參與氧氣的貯存和運輸,在心肌和骨骼肌中均有分布。是目前心肌受損后最早發(fā)生異常增加的心肌蛋白標志物Myo在胸痛發(fā)生后1-3 h即可迅速升高,6-9 h達到最高,18-30 h后恢復至正常水平。該指標在心肌梗死早期靈敏度高,可用于心肌梗死的排除;同時其半衰期較短,能迅速恢復到正常水平,因而在心肌再梗死的診斷方面也有價值。
血液中肌紅蛋白濃度對監(jiān)視急性心梗的診斷和治療是有效的,并且可以作為血栓溶解療法的冠脈再疏通情況的指標,在疏通30min-2h后肌紅蛋白濃度達到最高。肌紅蛋白濃度可以作為心肌梗死的早期診斷指標。
由于其為小分子物質,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時可快速入血,故在AMI發(fā)生的1.5~6h內,通過動態(tài)檢測二次血清肌紅蛋白水平可早期診斷是否有急性心肌梗死發(fā)生。如第二次檢測值明顯高于第一次檢測值,則具有極高的陽性預報價值;如動態(tài)檢測二次測定值間無差異,則具有100%的陰性預報價值,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5、D-二聚體(D-Dimer)
凝血反應中形成的交聯(lián)纖維蛋白可在纖溶酶的降解下生成D-Dimer,因而D-Dimer可作為繼發(fā)性纖溶亢進的標志物。在診斷血栓類疾病方面D-Dimer具有極高的靈敏度(92-100%),因此常用于肺栓塞和深靜脈血栓的排除。結合驗前概率,對于低、中風險的患者,D-Dimer<0.5 μg/ml可排除肺栓塞和深靜脈血栓,無需進一步檢查。對于溶栓治療有效的患者,D-Dimer含量會在短期內明顯上升,而后逐漸下降。急性心�;颊呷芩ê�1-6 h D-Dimer達到峰值,24 h降至溶栓治療前水平。
6、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 H-FABP)
心臟型脂肪酸結合蛋白特異性相對較高,在體內初次檢測到的時間是心梗發(fā)生半個小時到三個小時內(肌鈣蛋白I是6到8小時),因此可用于早期心梗的輔助診斷。H-FABP一般與心梗三項結合使用,可以及早發(fā)現(xiàn)心肌梗死高�;颊�,為醫(yī)生決定是否進一步干預治療提供線索。
HFABP特異性稍遜于cTnI,但遠超過Myo,可用于評估腎功能正�;颊叩男墓�(AMI ),一般來說,HFABP濃度越高提示心力衰竭越嚴重,后期發(fā)展不良 。
7、N-末端腦鈉肽前體 /腦鈉肽(NT-proBNP/BNP)
現(xiàn)主要發(fā)現(xiàn) 3 個亞型:ANP、BNP、CNP。因 ANP 半衰期短,臨床檢測困難,所以少用。
BNP和NT-proBNP是目前最重要的心臟功能生物標志物。但是BNP在外周血中的生物半衰期短于NT-proBNP,在外周血中的濃度也比NT-proBNP低。
刺激BNP釋放的主要因素是心肌張力的增加,但神經體液因素如血管緊張素Ⅱ、內皮素等可能也起一定作用。BNP的合成、分泌釋放調節(jié)主要在基因表達水平。
△ BNP和NT-proBNP的生成過程
BNP和NT-proBNP在不同的測定時間,就診即刻、癥狀發(fā)作24h內或2-5天后測定均有預測價值,其濃度隨著時間而改變,其評估及預測價值與采血測定時間有關,連續(xù)監(jiān)測能提供更多信息。
明德生物心臟標志物檢測平臺是符合胸痛中心認證標準對心臟標志物檢測需求的床旁快速檢測平臺,20分鐘內給出肌鈣蛋白(或超敏肌鈣蛋白)、D-Dimer的檢測結果(含或不含采血時間)。
采用磁微�;瘜W發(fā)光法;全血一步檢測7項心臟標志物;全程檢測只需18分鐘;實現(xiàn)全血超敏肌鈣蛋白的快速檢測。
高通量床旁檢測平臺;15分鐘出結果;可同時檢測5個項目,操作簡單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