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理念 | 市場網(wǎng)絡 | 技術應用 | 溝通互聯(lián) | 項目案例 |
摘要:目的探討肌鈣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紅蛋白(Mb)聯(lián)合檢測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診斷中的應用與價值。方法 對792例該院住院患者用膠體金法定性聯(lián)合檢測cTnI、CK-MB、Mb。當cTnI≥1.5ng/ml、CK-MB≥5ng/ml、MB≥50ng/ml出現(xiàn)紅色檢測線表明為陽性.結果 以37例臨床確診AMI患者為AMI組,AMI組cTnI、CK-MB、Mb陽性率均顯著高于冠心病、不穩(wěn)定心絞痛(UAP)骨骼肌損傷(SM)及胸痛待排患者。發(fā)作后4時Mb敏感性很高,6-12時3項敏感性和特異性均很高,7d后cTnI仍有較高敏感性和特異性。結論 cTnI、CK-MB、Mb聯(lián)合檢測是診斷AMI早期敏感、特異的指標,cTnI是AMI早期診斷的首選指標。
關鍵詞:肌鈣蛋白I;肌酸激酶;肌紅蛋白;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目前對健康危害極大的嚴重疾病,在缺血性心臟疾病的診斷中,除臨床癥狀和心電圖外,肌鈣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紅蛋白(Mb)是近年發(fā)展起來的一類高度靈敏'特異的反映心肌損傷的血清標志物,應用于臨床大大提高了診斷缺血性心臟疾病的準確率。本院結合基層醫(yī)院實際采用了cTnI、CK-MB、Mb膠體金法定性聯(lián)合檢測,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收集本院2010年6-12月住院患者,總計檢測792例。其中臨床確診為AMI患者37例,均來自本院內科、ICU病房,在入院0-4h采血。非AMI患者包括冠心病、風心病、心絞痛、病毒性心肌炎、骨骼肌損傷、術后、腦血管意外及胸痛患者。
2 結果
3討 論
Mb是橫紋肌組織特有的蛋白,主要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在心肌損傷1.5h損傷即釋放人血,4~6 h達峰值,12-24h恢復,已作為AMI患者早期是敏的血清標志物。其血清升高程度及持續(xù)時間與心肌梗死面積和程度呈正相關,對判定再梗死和再灌注是否成功有重要臨床意義。
到目前為止,Mb是AMI發(fā)生后最最早可測測標志物,60%以上的AM1患者首次采血就升高。本實驗0-4h檢出率達78.4%(29/37),4-8h達89.2%(33/37)。但其檢測窗口期根短,僅適用于AM1的早期診斷,其陰性預測值很高,在胸痛發(fā)作12 h,陰性結果基本排除AM1,CK-MB作為原心肌酶譜重要檢測項目,因其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一直以來被公認為是診斷AMl的“金標準”。
在心肌細胞大量受損時,于3-8h釋放入血,16-24 h達高峰,2~4d恢復正常。但由于它在骨骼肌損傷或其他原因造成血流灌注不足而升高時,特異性有一定局限。近幾年應用單克隆技術剖備的抗血清試劑盒,大大提高了檢測的特異性。本實驗CK-MB于8-24 h均顯示很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因此它仍是AMI早期診斷的有力證據(jù),尤其是發(fā)病6h后,聯(lián)合cTnl檢測,更有診斷價值。
cTnl是心肌特有的調節(jié)蛋白,對心肌損傷或壞死有極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只要有少量心肌壞死,血中濃度就會明顯升高。cTnl具有很寬的時間窗,特異性良好,不受骨骼肌損傷、劇烈運動、腎病等影響,是臨床早期診斷的理想特異性指標。近幾年來,國內外很多專家認為cTnl是心肌損傷的確診標志物。本實驗24h時,敏感、特異性達100%,逐漸成為診斷AMI的金標準。5-7d時,仍保持高敏感性。因此對于不能及時就診、未得到明確診斷的患者來說,cTnl是最佳指標。
以往AMI的診斷主要依靠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心電圖改變和血清酶的升高,典型的病例不難確診,但以上檢杳結果陰性的患者,雖然可能不是AMI,但卻可能是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或其他形式的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單純依靠上述檢杳方法,容易漏診或誤診。本院1例膽囊微創(chuàng)術后患者致死,原因即在于此。
近年來,國內外醫(yī)院都已使用以上3項聯(lián)合檢測作為診斷AMI的新指標,作為提高敏感性和特異性的首造方法。3項聯(lián)合定性檢測具有快速、操作簡單、不需要特殊設備的優(yōu)點,對未開展其他早期心肌損傷標志檢測的基層醫(yī)院,更適合于開展此項檢驗。